- 方思立,刘增煌
本文论述了现代励磁控制系统(包括PSS)的设计要求以及最优励磁控制(EOC)的缺陷;分析了ER及EOC的异同;论述了EOC对电压调节的改进实质上已趋向于PSS,但在实用上仍有不足之处。
1997年08期 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程浩忠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电力系统静态最接近电压稳定极限的方法。静态最接近电压稳定极限就是对应于负荷沿某一最坏的可能方向增加时的静态电压稳定极限。本文经过一系列的矩阵元素推导运算后建立了利用迭代法计算该问题的扩展Jacobian矩阵。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经WardHale6、IEEE30、IEEE57、IEEE118、Dobson5节点和实例系统测算证明。
1997年08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苏小林,闫晓霞,黄东惠
本文在详细模拟直流输电线路及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将EEAC(扩展等面积)法用于交直流系统,形成一种快速的交直流联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EEAC法用于交直流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快速计算的优点。
1997年08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彭志炜,胡国根,韩祯祥
本文给出了一种能大范围连接追踪电力系统PV曲线、确定PV曲线极值分叉点的新方法。此外还就两个实例系统作了数值计算。
1997年08期 13-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吴捷,陈巍,刘永强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自适应、变结构、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模糊集理论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报、稳定控制、励磁及调速系统控制、自动发电控制、静止无功补偿及串联补偿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方法。
1997年08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马宏达
本文再次论证了半导体消雷器的保护范围不会大于导体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对制定《消雷器规范》的不严肃、不慎重的做法提了看法,并再次建议做半导体消雷器和导体避雷针的对比模拟试验。
1997年08期 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刘玄毅,管水龙,刘琳
本文就《电网技术》1996年第11期上发表的《半导体消雷器研究及其发展》一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商榷,以便提高对消雷器的认识,以利于防雷技术的研究。
1997年08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岳健民
本文对《中国电力》1997年第5期上刊登的日本掘井宪尔等人撰写的文章《新型避雷针上的引雷试验》提出质疑。并认为,该文声称的限流成功的9412号试验中能量关系极不平衡。通过计算,雷电流向水电阻释放的能量是水电阻中水从O℃到全部汽化所需能量的8.3倍以上。这说明雷击后,高阻避雷针的水电阻已不复存在,因而9412号试验的雷电流通过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闪络过程。本文还提出了对半导体消雷器或高阻避雷针进行通流能力试验的建议及其试验方案。
1997年08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林维勇
本文以闪络电弧根部的能量为基准,对半导体消雷装置(SLE)承受该能量能达到什么程度提出质疑。
1997年08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Jin-WoongHong,Kyung-SoonCho,ZhangXieLi
为了研究结构变化对电气击穿的影响,本文对先在温度为100℃的硅油中加热60分钟,然后以不同方式冷却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进行了直流击穿和交流击穿试验。对于分别在空气中缓慢冷却、在水中冷却、以及在液氮中冷却的样品和原始样品,其结晶度是用红外吸收和X线衍射法来测定的。作为试验的结果,测得的结晶度分别为从347%~70.23%。晶体的大小和分布用不同的扫描量热计法测量。在温度为30和50℃时,由于结晶度下降和热电子击穿过程的减弱,样品的脉冲击穿强度提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脉冲击穿强度减小,这就意味着Frohlich型击穿理论。直流击穿强度在低温区几乎与结晶度无关,但在高温区则与结晶度有关。
1997年08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王钢,贺家李
为了提高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水平,本文提出了实现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的新型计算机网络结构一面向对象的光互连分布式并行处理计算机网络。本文研究的光互连通信网络具有拓扑结构可编程重构的特点,通过光互连通信网络将保护控制综合单元等互连成大规模的并行处理机阵列网络,以实现各种一次设备的控制单元之间、各种保护单元之间以及控制单元与保护单元之间的有机的紧密协调。光互连通信网络具有高速、带宽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以及简单、可靠等优点。
1997年08期 37-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荆铭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投资少、见效快、应用面广的多媒体微机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探索一条新路。
1997年08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洪梅,丁明,戴仁昶
本文提出了包含继电保护装置、断路器和自动重合闸在内的保护系统的概率模型,讨论了保护系统对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影响,整个算法用蒙特卡罗模拟实现。算例结果表明,保护系统对系统和各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有显著影响。
1997年08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林钢松,杨先贵,杨勇
本文介绍了一个将继电保护专业与调度运行专业相结合,能及时、方便地对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定值及状态进行修改、汇总统计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系统。
1997年08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许颖
本文对我国一些发电厂窝电,有电送不出,一些缺电地方送不进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发电、输电和配电建设比例失调,而后果浪费严重。文章提出对策是发电、输电和配电分别实行“反本付息”政策;措施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
1997年08期 52-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吴敬儒
本文对1996-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和电力供需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我国今后一次能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一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单位产品及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是增加国内一次能源生产,建议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国产核电建设步伐;三是增加进口石油,及早决策进口天然气。文章还指出,我国电力工业的电源结构仍将以烧煤火电为主。
1997年08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陈显瑞,赵凤云,张世学
为了适应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体现“电网国家管、电厂大家办”的原则,贯彻《电力法》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加强统一调度,本文对西北电网商业化运营提出了设想。
1997年08期 60-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刘兆林
本文介绍了1996年末华东电网发生的雾闪故障情况,探讨和分析了引起这次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997年08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潘明惠
本文结合东北电网AGC运行实践,总结和分析了电网AGC在恢复运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了东北电网开展AGC工作的几项实用成果,提出了实现东北电网AGC运行达到国际先进电网水平的321工程计划及奋斗目标。
1997年08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潘尔生
1997年2月,在赴英、法“联网和直流应用”考察中,我们与法国EDF的规划工作者讨论了欧洲联网规划方面的有关问题。本文以西欧UCPTE系统为基点,介绍“扩展后的西欧电网”与其东邻的联网规划,以期对我国的全国联网规划有所参考和借鉴。
1997年08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