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冯复生
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是诊断定子绕组绝缘状态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现有国内外标准中对其最低允许值的规定及在不同温度下绝缘电阻的换算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使现场无法真实了解绝缘状态。文章对美国、前苏联及国内有关标准中绝缘电阻最低允许值的规定与不同温度下绝缘电阻的换算作了系统比较,并归算到同一换算公式以说明差异程度。文中还推导出合理的最低允许值及不同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换算关系,并对国内有关标准提出了修改建议
2000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王绍德,李耀玲
采用EMTP程序计算了昌平—房山500kV 紧凑型线路参数及其运行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紧凑型线路与常规线路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如正三角形排列的紧凑型线路可基本不换位;线路自然功率和送电能力提高了34% ~40% ,充电功率较大;装设高压并联电抗器和中性点装小电抗后可明显减少潜供电流和降低恢复电压;系统稳定性得到提高;送电极限比常规线路提高约40%
2000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武进2000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汪雁,钱冠军,王晓瑜,舒廉甫,计绿野
文章研究了发电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考虑燃熄弧条件、发电机不对称度、调谐度、品质因数Q 值的影响等因素时的单相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研究结果表明,前两者对暂态过电压的影响较大。对发电机组甩负荷和频率变化时发生单相间歇电弧接地的暂态过电压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动态电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限制措施
2000年02期 14-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赵海翔
介绍了计算干式空心电抗器磁场的解析方法,并对空间闭合环路受电抗器磁场影响所产生的环流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用试验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空心电抗器的设计安装中,必须考虑诸如围栏、接地网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结构的环流问题,尽可能避免电抗器周围出现能构成闭合环路的结构
2000年02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杨少勇,林集明,陈葛松
首先对UPFC并联部分STATCOM 的电磁暂态特性进行了详细的仿真。采用GTO 结构的逆变器,构造了两种类型的STATCOM 的电磁暂态模型。在STATCOM 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UPFC一些电磁暂态特性的仿真。仿真采用了常规的PID控制方法,适当选取了PID参数,能够使设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UPFC能够对系统的潮流和电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仿真工作是应用EMTP进行的
2000年02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戴家祯
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电力系统机网暂态过程数值仿真的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模型,通过采用“先求通解,再用梯形法求积”的方法对同步电机的电压方程组进行差分化,成功地消除了因旋转电势引起的、存在于同步电机直轴电压方程和交轴电压方程之间的耦合,导出了相互解耦的直轴和交轴瞬态等值电路。通过算例比较了该模型与EMTP模型的仿真结果,证明这种新模型是正确的,其仿真算法比EMTP算法更精确、更稳定
2000年02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卢斌先,王泽忠,王炳革
基于传输线分布参数理论和传输线节点导纳矩阵(MNA),推导了故障电力传输线的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并应用数值拉普拉斯反变换(NILT)对故障电力传输线终端电压的时域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2000年02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方思立,谭有信
分析了一台114MW 水轮发电机采用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的现场试验情况。试验表明,由于参数调整不合理,该控制器性能不符合要求,较原PI+ PSS调节器的性能差,不能起到提高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文章指出,制造厂必须提供励磁系统的实际数学模型和参数,数学模型中的参数必须便于查阅,以便进监督
2000年02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胡铭,陈珩
当前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电能质量问题作了系统的归纳,并对基于时域、频域、变换域的三种数字分析方法原理及其各自在电能质量领域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阐述
2000年02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郎燕生,董春晖,汪峰,葛维春,施毅斌,孟令愚,黎辉
介绍了基于CC-2000支撑平台的东北电网EMS应用软件中负荷预测软件的各项功能、数据库和人机界面的设计,以及负荷预测与其它应用软件的接口。针对东北电网的实际情况,在完善人机界面、维护历史数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负荷预测软件已经实现了实用化在线运行
2000年02期 39-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廖泽龙
提出利用实时同步采样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电能质量综合测试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硬件方案的优缺点,深入分析了软件设计中的程序结构、数据交换、数据处理和用户界面的技术问题
2000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束洪春,司大军,葛耀中,陈学允
利用单侧电压电流工频分量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进行双端电源系统的线路故障定位时,远端系统等值阻抗变化对测距精度的影响是无法克服的。文中提出一种双端电源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实用算法,其特点为:①两端数据不必同步;②用于短、中等长度线路时,不需要迭代求解,即定位方程为一个算式;③不需要区分故障类型;④该方法适用于换位线路、不换位线路以及双回线路
2000年02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韩福坤,李运平
叙述了CC-2000调度自动化统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的功能,在功能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所作的工作,以及在华北电网的实际应用情况,特别指出了事故追忆功能在华北电网1999年“7.20”、“7.21”两次事故中所发挥的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2000年02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刘连光,蒋晓华,王昌照,宇秀贞,张建华
研制了一种分布式结构的发电厂多媒体培训系统。系统以微机网络技术为基础,通过多台微机有序组合,用多媒体应用软件实现发电厂仿真培训,解决了微机多媒体培训系统运行速度慢的问题。文中对系统包括软硬件结构、功能和培训系统网络通信软件设计在内的通用性研究工作进行了阐述
2000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汪胜和,叶恩华,陈家庚,王建
安徽省调开发的调度日志管理系统将调度日志记录利用互联网/内联网(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调度运行人员的第一手资料,达到信息共享,为安徽省电网调度管理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工作
2000年02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王芝茗,柳焯
介绍了东北电网为面向21世纪而建设的面向对象的、开放式的能量管理系统及其一体化结构的应用软件和系统特点。具有自主版权、世界先进水平的EMS支持平台的开发成功,结束了我国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0年02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辛洁晴,言茂松
全球电力工业正进行一场解除管制的改革,而现有输电定价方法对输电容量投资,仍沿用传统的按既定回报率的简单回收。文章指出这种回报在市场环境下不尽合理,并提出基于输电容量市场供需回报的思想,介绍了实现该思想的网嵌入边际成本输电定价新方法,解析推导说明了该方法下电网的弹性收支平衡机制及其在体现输电容量投资回报和引导电网优化发展上的合理性,并用数字算例作了论证
2000年02期 64-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曾鸣,程芸,丁声高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近期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电力工业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区域性和全国性电力市场的建立和运营可能面临的大多数问题、它们的解决方案、电力市场总体框架、建立和运营电力市场的具体模式、行动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建议
2000年02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卞学海,张炜,徐奇
文章分析了中国动力资源及负荷的基本情况,初步探讨了中国电网目标网架的电压等级拟采用800kV 及其结构将呈现倒“用”字型,即南北方向三竖,东西方向三横的结构
2000年02期 74-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王风萍
从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采集处理、操作系统选择、机型选择、高级应用软件、集控和配网管理功能等方面比较了几个能量管理系统(EMS)建设方案的优劣,并提出了建议
2000年02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张宗鑫2000年02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