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睿;董昱;吕跃春;
介绍了“11.4”欧洲大停电事故的起因、发展及恢复情况。结合相关调查报告分析了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了欧洲互联电网解列后的系统情况,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和教训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我国跨区互联电网的运行情况,提出“11.4”事故对我国电网运行工作的几点启示。
2007年03期 No.24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周静;马为民;石岩;韩伟;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系统,承担着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和联网的任务,因此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常规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基于马尔可夫原理建立特高压直流系统的可靠性模型,通过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800kV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指标,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2007年03期 No.24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刘科研;盛万兴;李运华;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算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及牛顿下山法相结合的混合求解算法。首先根据个体适应度值进行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操作并采用模拟退火进行个体更新,以便增加群的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然后采用牛顿下山法加快模拟退火部分的求解过程,并采用十进制整数编码和保存最优个体法来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以IEEE30-bus系统和一某实际电力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算法的性能和求解精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比传统的遗传算法在计算速度和全局收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2007年03期 No.24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李海冬;齐智平;冯之钺;
引入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电压均衡控制策略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超级电容器电压均衡方法——飞渡电容器电压均衡法,它将电压最高的电容器的能量直接转移到电压最低的电容器中,均衡速度快且效率高。在详细分析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后,给出了飞渡电容器参数的选取原则。对3支超级电容器串联模块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飞渡电容器电压均衡法在超级电容器电力储能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07年03期 No.248 19-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赵子岩;刘建明;吴斌;王俊芳;
指出了电力系统通信部门维护光缆线路所采用的传统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论述了建设电力光缆监测系统对于提高光缆线路测试及维护水平的重要性。着重研究了在电力光缆监测系统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在监测站选址、测试路由规划、监测方式规划及光学时域反射计选型等方面的经验。研究结果可为规划和建设光缆监测系统提供参考。
2007年03期 No.24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单业才;朱传柏;郭创新;曹一家;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将三维展示、虚拟现实及信息集成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城市电网三维空间可视化信息平台的4层构架,详细阐述了综合建模、视景仿真、信息集成、可视化交互及多态计算等关键技术及具实现过程。最后提出了城市电网空间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的工程化建设思路。
2007年03期 No.24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王根平;易灵芝;
在对电力线信道进行估计的过程中采用信号处理方法,将通信数据与部分已知的训练数据相结合,通过在频域和时域进行信号变换和算法处理实现了电力线通信中的信道训练与数据通信的兼容性和实时性,节省了信道的带宽并提高了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信号处理算法的有效性。
2007年03期 No.248 35-3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麦瑞坤;何正友;符玲;钱清泉;
根据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进行故障相的识别,考虑故障时的电压初始相角对行波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针对不同电压相角区间的故障识别原理,即对线路故障进行分区讨论。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特性提取故障后各相α模电流的行波能量,根据不同故障类型中各相电流行波能量的相对关系确定相应的选相方法和判据。运用PSCAD/EMTDC得到的仿真结果表明,划分不同相角区间的思想和利用电流行波能量的相对关系进行故障选相的方法具有选相迅速、准确的特点,不受故障类型、故障时刻、接地电阻和故障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适应性良好。
2007年03期 No.248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袁小勃;杨宗霄;刘刚;
针对火电厂安全评价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火电厂安全评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考虑了影响火电厂安全的关键因素,在建立了火电厂多层次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功能论和层次分析法来构造系统安全优势函数,以解决系统安全功能大于各子系统安全功能之和的问题。该方法整合了火电厂中各安全评价因素相互作用的协调性,可为火电厂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安全评价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仿真手段。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火电厂进行安全评价。
2007年03期 No.24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程林;张剑云;孙元章;管秀鹏;吴琛;李文云;
采用传统频域方法进行发电机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励磁调节器的参数设计时只考虑本机组的运行,而忽视了电网的整体运行情况,且性能好坏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基于大型电力系统时域仿真曲线的励磁PID调节器闭环优化方法,既能综合考虑机组和电网的运行情况,又能克服传统设计过于依赖经验的不足。该方法使用时域积分性能指标来评价含有PID调节器的闭环电力系统的综合性能,运用Nelder-Mead单纯形方法来有效搜索最优的PID参数。在实际大型电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大电网电压的动态调节能力,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2007年03期 No.248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林其友;陈星莺;曹智峰;
低频振荡是一种不利于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现象,而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可以有效抑制低频振荡。由于励磁系统和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工况之间的密切关系,致使电力系统中PSS的协调设计和安装地点的选择成了PSS能否用于电力系统的关键。作者设计了一种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其设计原理和传统的PSS一样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同时还具有多机解耦特性,给本机带来阻尼的同时不会给其它机组带来负阻尼,避免了参数协调和安装地点的选择。最后利用算例仿真验证了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不仅可以抑制低频振荡,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2007年03期 No.24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任江波;郭志忠;
自愈电网概念的出现要求发展新的网络状态分析方法,作者将用于运行控制的过程状态估计和用于在线监测的断面状态估计相结合,提出了面向过程的状态估计的概念和模型,通过估计系统在某一分钟级运行时段上的过程特征断面的状态,准确、全面地描述系统在该运行时段的运行工况,解决了测量快速与决策慢速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了变化量测触发方式的断面状态估计,由量测量的变化引导断面状态估计的触发,获得了良好的在线监测效果,并给出了自愈电网中完整的状态估计模式。过程状态估计和传统状态估计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文中分析和模型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2007年03期 No.24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沈海滨;陈维江;张少军;陈平;袁力;尹彬;李文龙;
研制了一种由高压穿刺电极和避雷器本体构成的纯空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高压穿刺电极与绝缘导线穿刺接触引出高电位,当感应雷或直击雷产生足够高幅值的过电压作用于绝缘导线时,避雷器间隙击穿,避雷器本体释放雷电能量抑制工频续流起弧,达到保护绝缘导线免于断线的目的。通过对该避雷器进行大量的雷电冲击放电试验,确定了间隙距离和安装位置。
2007年03期 No.24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于海燕;张凤玲;
针对电力负荷的特点,综合考虑了温度及日期类型等因素对日最大负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采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通过对EUNITE(the European Network of Excellence on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for Smart Adaptive Systems)网络提供的实际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影响日最大负荷的相关因素,进而选择了合适的模糊输入以建立相应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测结果。算例分析结果充分证明了模糊神经网络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7年03期 No.24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陈伟;吴耀武;娄素华;熊信艮;
针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特点建立了将累积式自回归动平均法(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和采用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BP)的神经网络法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ARIMA方法对线性时间序列逼近能力强的特点首先对预测日负荷进行预测,然后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因此克服了单一算法存在的不足。应用该模型对某地区电网进行负荷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效果较好。
2007年03期 No.248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迟永宁;刘燕华;王伟胜;陈默子;戴慧珠;
研究了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通过对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的风电机组进行动态建模以及对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风电接入对电网电压及输电线路传输功率的影响、风电场的短路电流贡献及其对电网短路容量的影响和风电接入后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的风电接入可能会使电网出现线路传输功率越限、短路容量增加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发生变化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2007年03期 No.248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王琦;陈小虎;纪延超;李枫;
建立了包含风力机、齿轮变速箱和无刷双馈电机的无刷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整体模型。从转子在参考坐标下的d-q模型出发,研究了基于双同步坐标的无刷双馈电机的数学模型。根据无刷双馈电机的特性,采用磁链定向的矢量变换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功率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控制发电机的控制绕组进行交流励磁,进而实现变速恒频发电机的有功、无功解耦控制,并最终实现了捕获最大风能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2007年03期 No.248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