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帮宇;彭建春;代红才;王娜;
分析了长距离输电线路中无功补偿的效果。首先采用线路的分布参数两端口模型推导了线路电压分布公式,然后分析了输送功率与输送距离和线路电压分布的关系,指出长线路中间无功控制有利于减少无功潮流,降低网损以及增送有功功率,并使输电线路母线电压不超过允许值。最后分析了无功控制设备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中的最优安装位置,当两端电气强度不等时,最优位置应偏离中点。
2007年15期 No.260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李邦峰;张勇军;李勇;任震;
首先分析了静态无功补偿的不足和动态无功补偿的作用,指出受端系统进行动态无功补偿优化建模的必要性,然后综述了国内外动态无功补偿优化的建模方法,包括多目标优化模型和单目标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动态无功补偿优化建模的一些思路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电压崩溃、传输能力、切负荷等费用模型。
2007年15期 No.260 21-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黄宗君;晁剑;李兴源;康鹏;
以2005年水平年南方电网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实际电网机组原动机、调速器、超速保护器(overspeed protection controller,OPC)和负荷等元件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机电暂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真过程与2006年7月7日贵阳南部电网的实际故障过程接近。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贵阳南部电网出现孤网高频故障的原因,提出了抑制系统振荡的主要措施,指出了目前电网OPC整定原则存在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符合电网实际情况的协调整定原则。
2007年15期 No.260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潘炜;刘文颖;杨以涵;史可琴;范越;
随着西北750kV电网的建成投运,原有330kV网架将与新出现的750kV线路形成电磁环网。文中研究了2008年底西北750kV骨干网架初步形成后,750/330kV电磁环网运行方式对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影响。静态安全分析和稳定计算结果表明,在未形成坚强的750kV网架结构前,合环运行比解环方式更有利于提高西北电网输送能力和稳定水平。针对合环运行可能出现的系统振荡、输送受限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安稳装置配置、研制遮断容量更大的断路器、优化运行方式和网架结构等措施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007年15期 No.260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孔祥玉;房大中;侯佑华;
介绍了一种基于直流潮流的网损微增率新算法直流雅可比矩阵法,该方法以直流潮流为基础,引入虚拟网损负荷变量并构造出带有松弛负荷变量的有功不平衡方程雅的可比矩阵,在解潮流过程中只需求解n阶矩阵的转置矩阵,即可获得各个节点的网损微增率。算例表明,直流雅可比矩阵法在计算速度和优化结果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007年15期 No.26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马燕峰;赵书强;刘森;顾雪平;
提出了适合低频振荡在线辨识的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消除各信号的噪声,然后消去直流分量,建立多信号的样本函数矩阵,通过奇异值–总体最小二乘法对Prony算法进行改进,分离信号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确定信号的阶数,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利用传统Prony算法、改进单信号Prony算法和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对理想信号、仿真信号以及实际录波信号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同时对多信号进行分析能够提高辨识的精度,缩短运算时间,辨识阶数及辨识结果均优于传统算法,适合于低频振荡的在线辨识。
2007年15期 No.260 44-4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曹国云;刘丽霞;
探讨了潮流雅可比矩阵中有功/相角子矩阵的性质,给出了该矩阵可逆的充分条件及其奇异的必要条件。这些理论结果不仅可以澄清对该矩阵性质的模糊理解,而且可以为基于降阶潮流雅可比矩阵的应用提供坚实的数学基础。IEEE 14节点算例的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07年15期 No.260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谭显东;胡兆光;李蒙;
电力政策模拟除了模拟自身的政策外,还包含模拟电力政策对另外行业的影响以及其它的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可凭借非线性方程组描述经济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供需联系,为电力政策模拟提供有力的方法和手段。文中介绍了一般均衡模型的主要方程模块,并从工业部门选出11个主要用电部门,描述了用于电力政策模拟的社会核算矩阵的结构。针对人民币升值的现状,利用2002年投入产出表设计了社会核算矩阵,在通用代数建模系统平台下构建了用于分析汇率变动对电力行业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具体分析了汇率下降1%和3%两种情景下各主要部门用电量的变化。
2007年15期 No.26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尹明;李庚银;张建成;赵巍然;薛轶峰;
以永磁体励磁多极直驱式同步风力发电机组(directly driven wind turb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s,D-PMSG)为对象,建立了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和发电机模型的D-PMSG数学模型,提出了风力机桨距角和发电机转速的控制策略:桨距角的控制策略中以风速和发电机功率为输入信号,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很好地反映了不同风速对桨距角控制的不同要求;发电机转速控制策略中采用dq同步旋转坐标下的矢量控制方法,用d轴电流控制无功功率,用q轴电流控制转速,既实现了机组的解耦控制,又充分利用了发电机容量。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D-PMSG仿真模型,对风速阶跃变化时机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007年15期 No.260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李超;王正仕;陈辉明;林金燕;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设计了电压型三相并网逆变器。该逆变器中的DSP可检测电网中的5次谐波电流,其运行速度消除了检测延时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对5次谐波的瞬时检测,同时DSP还可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了对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的控制。有无谐波2种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在将有功功率输入电网的同时可较好地抑制5次谐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2007年15期 No.26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