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馨远;孙中伟;许刚;
在小波域隐Markov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统计建模与小波系数重要性修正相结合的绝缘子红外图像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数变换将乘性噪声转化为加性噪声,对对数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并对小波域的高频子带系数用混合高斯模型与隐马尔可夫树模型进行建模,并采用EM算法来估计模型参数。在模型参数估计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重要性准则的小波系数修正,最后通过小波逆变换与指数变换获得去除噪声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小波去噪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但有利于保持图像的边缘信息,有效解决红外图像的边缘模糊问题,而且能提高红外图像的信噪比并得到了较好的视觉效果。
2007年S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岳建民;王敏;王伦;朱保军;
仅监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持续电流Icon很难判断MOA的早期故障。发现MOA早期故障的关键是要监测其阻性电流Ir的增量△Ir。在三相交流对称电网中,MOA的三相Icon矢量和(即零序电流3I0)与MOA的△Ir紧密相关,因此可以用MOA的3I0值的增量发现MOA的早期故障。ZJ型监测装置就是基于上述原理而研制的MOA早期故障监测系统。
2007年S2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钱奇;刘军;钱建军;
分析了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工作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现状,提出了绝缘监督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理念、总体构架及其实现方式。通过对不同性质试验项目的管理,实现了电气设备的绝缘特性电子化、可视化、信息化,从而提高了试验管理工作的效率。并借助于专家分析模型库提升了对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和故障诊断能力。最后以实际的工程为例,阐述了绝缘监督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2007年S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王健;王永勤;杜世璧;王文卓;郭芳宇;
针对采集的甘肃兰州供电公司送电处330kV线路靖西线316号绝缘子监测点运行数据—泄漏电流、相对湿度进行判断分析,揭示在同一相对湿度污秽发展的趋势,预警未来存在的设备运行安全隐患。同时分析环境与气候条件(如雾、雨等)对污秽的影响,科学地评价线路的外绝缘水平,为电力用户提供检修依据。
2007年S2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林莘;刘克彬;
以252kV自能式SF6断路器为例,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流体动力学为基本原理,在负载情况下建立不同操作功与灭弧室不同基压时灭弧室内气体压力特性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操作功和不同基压下灭弧室内气体压力的特性曲线,比较说明它们对灭弧室内气体压力的影响,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丁繁荣;赵学军;张敏强;
介绍了SF6气体的物理、化学、生理特性及SF6气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分析了SF6气体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预防措施;探索研制出卡式专用工具以解决实际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2007年S2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刘忠;曾天桥;
在对扬州地区2005—2007年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线路防雷的基本原则,针对扬州地区的雷害特点提出了防雷害的措施。装设可控放电避雷针和防绕击预放电避雷针都是有效的方法,对于雷害频发区域的线路杆塔或特高杆塔也可安装线路避雷器。
2007年S2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赵成运;郑良华;田春光;杨伟龙;
建立了架空导线温度场的模型,分析了几种不同型号的架空线路的温度场分布,对导线在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条件下的散热情况进行了建模计算,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相符,同时可对导线的实际运行温度进行准确预算。能够为基于热平衡理论的动态提高线路载流量提供计算导线准确运行温度的方法。分析了导线载流量与环境温度、导线实际运行温度的关系,从而为精确计算架空导线的实际运行温度提供了理论及方法上的依据。
2007年S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刘更生;郑扬亮;冉学彬;
天广直流马窝侧接地极线路绝缘子串加装的招弧角,虽然有效地保护了绝缘子串,但通过运行经验和理论计算证明,该保护装置大大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为两者兼顾,提出了调整绝缘子串和招弧角间隙绝缘配合的方法。
2007年S2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刘文波;王善菊;房家睿;
电力系统中过电压引发的事故占主导地位,而雷电过电压事故在输配电线路的事故中占60%以上。改进防雷系统的接地测试技术,能够保证接地系统技术指标合格,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文中阐述了并联排除测试技术的实施和原理,不尽之处,请专家点评。
2007年S2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张蕊;刘新正;毕潇昳;郭英;
根据YN/V联结阻抗匹配平衡牵引变压器绕组接线特点,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库,基于单相变压器的组合和参数设置,构建了YN/V联结平衡牵引变压器的动态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二次侧对称和非对称负载时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以及单相和两相突然短路的过渡过程,获得了一次侧三相稳态电流值和各相序分量,与电流的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2007年S2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吴云飞;汪涛;林志伟;
通过对直流500kV宜都换流站内的全封闭式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接地电流和交流500kV咸宁变电站内的复合组合电器(hybrid gas insulatedswitchgear,HGIS)设备接地电流的测量,找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从咸宁变电站和宜都换流站测得的HGIS和GIS设备外壳接地电流的结果可以看出,其外壳接地电流均比设计值大,且其外壳接地电流受负荷的影响很小,通过优化接地装置可有效减小HGIS和GIS设备外壳接地电流。该项研究为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接地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2007年S2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李为;张丽芳;周景;
介绍了使用Delphi开发的基于实时数据共享平台的输电线路导线接头测温预警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功能和应用。该系统将对保证电厂的安全生产、减少经济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2007年S2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 钟海峰;陈强;
提出了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两阶段优化模型。第1阶段确定最少的预防性维修次数,第2阶段确定预防性维修的最优周期。优化模型简化了求解复杂度,克服了长期运行期望周期模型的缺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为维修计划的制订和现场的作业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2007年S2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李宁;常铁军;董连文;
介绍近区雷击侵入波过电压的几个影响因素,如档距、杆塔冲击接地电阻以及绝缘子串的放电时间,采用电磁暂态分析软件PSCAD/EMTDC对某220kV变电站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在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计算中,不能以雷击1号塔代表近区雷击,至少还应计算雷击2号塔和3号塔。
2007年S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陈晓国;杨楚明;饶章权;
带电水冲洗是防止变电站设备发生污闪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带电水冲洗技术推广的原因,介绍了带电水冲洗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详细说明了带电水冲洗需要的各项安全措施。
2007年S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王焱源;张国清;
详细叙述了断路器速度特性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情况,给出了断路器动作特性系统进行时间测量和速度测量的设计方案。该测量系统的研制解决了目前对于断路器动作特性难以测量准确的问题,以及各种速度传感器无法安装的弊端,可以提高断路器的检修效率。
2007年S2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陈曦;史丽晨;李剑军;
高压隔离开关分闸时,动触头撞击基座将使设备产生剧烈晃动。为此,文章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减小冲击振动的方案,该方案采用带有位移放大器的减振器,其中耗能弹簧采用具有超弹性且耐腐蚀性能较好的形状记忆合金。与已有方案对比证明,本文设计的减振器能取得显著的减振效果,较好地解决了高压隔离开关分闸时产生的晃动问题。
2007年S2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韩军科;朱全军;杨风利;曹枚根;
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部分由瓷套管组成,瓷是脆性材料,抗弯性能很差。为解决地震对高压电器设备的损害,文章将基底隔震技术应用到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设计中,比较和分析非隔震高压隔离开关与基底隔震高压隔离开关地震时程响应结果,探讨基底隔震技术在高压电气设备抗震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
2007年S2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陈曦;李剑军;习海潮;
对全封闭组合电器铝合金铸造壳体材质选用作了分析,并对AlSi10Mg及AC4CH两种材质性能及成本作了比较,指出对壳体类元件应首先选用AlSi10Mg,其铸造性能良好,成品率高,可降低生产成本,对导电类元件应选用AC4CH材料。
2007年S2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姚有领;费敏锐;张霖;
型钢轧机分段剪的剪切模型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轧机的作业率和成材率,对型钢生产至关重要。在仔细研究引进设备剪切长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按照轻型材和重型材的不同分段特点分别建立数学模型的新方法。经生产实际运用表明,采用该新方法对每一只钢进行2次模型优化,模型更准确、分段更精确,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成材率。
2007年S2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孙景强;陈志刚;曹华珍;李峰;姚文峰;
对2010年南方电网的小扰动和动态稳定性进行了频率分析和时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南方电网存在多个地区振荡模式和云南-贵州之间的区域振荡模式。在某些极限运行方式下,区域间振荡模式甚至出现了负阻尼,并成为控制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调节系统的参数和配置,能使云南外送极限由8 150 MW提高到8 800 MW,贵州电力外送极限由9 400 MW提高到10 GW,其表明南方电网输电极限受动态稳定限制。文章最后分析了提高南方电网阻尼措施。研究提出文山—大新线路加装50%串补,其中40%固定串补,10%可控串补,可以有效抑制低频振荡。
2007年S2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王红印;张明亮;孙素琴;付红军;李大鹏;镐俊杰;柴旭峥;戴剑锋;
电压安全的评估是电网预警预控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对电压越限事件和电压失稳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它们所造成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风险定量分析的电压安全评估方法。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更多的风险影响因素,因此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统一的风险值指标的使用,则增强了其综合协调的能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可以考虑应用于电网预警预控系统中电压安全的评估。
2007年S2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胡飞雄;李建设;曾勇刚;
介绍了南方交直流混合电网存在的四类稳定问题:动态稳定问题已成为影响南方电网系统安全和制约系统送电的主要因素;严重故障下,暂态稳定问题依然严重;电网局部无功补偿不足,负荷中心区域存在电压崩溃的风险;部分输变电设备长期接近热稳定极限运行。为提高驾驭现代化大电网的能力,近年来南方电网各级调度部门积极开展了电网稳定特性分析、PSS装置管理、设备维护、安全稳定系统建设、电压运行控制和机网协调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了南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07年S2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吴涛;苏为民;刘永奇;李丹;姚谦;史扬;
在全国联网的形势下,发电机励磁系统动态特性显著影响系统的稳定水平,为巩固发电机励磁系统参数测试辨识工作的成果,加强励磁系统技术管理,有必要开展励磁调节器性能检测工作。自2006年5月开始,在中国华北电网用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技术首次进行自动励磁调节器性能检测实验。文中介绍了华北电网自动励磁调节器性能的检测原理、测试项目以及部分测试结果,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7年S2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贺晓柏;张志毅;袁荣湘;
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电力系统大停电后恢复过程中潮流计算问题的算法。该算法先求系统的频率变化,然后再确定系统恢复过程中的潮流分布。计算过程取消了常规潮流计算中单纯依靠参考节点上的机组来进行功率平衡的设定。文中认为系统中所有具有调节能力的机组和负荷都应参加调节,共同承担系统中出现的功率扰动,这种处理方法更符合大停电后系统恢复的实际情况。算例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007年S2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兰华;万旺经;王韵然;李昕俊;
针对确定配置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s,PMU)的最小数和最佳位置以达到最大网络结构可观测性的PMU最优配置问题,提出了模拟退火遗传算法。该算法对常规遗传算法会出现早熟现象、局部寻优能力较差等缺点,在遗传算法中融入模拟退火算法算子,实现了模拟退火的良好局部搜索能力与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的结合。将该算法应用于优化PMU安装地点选择,实现了安装点最少,而整个系统可观的目标。IEEE14节点系统和新英格兰39节点算例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2007年S2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巩庆;
从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TSC)的基本原理、分类概况、主接线形式、检测与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TSC在动态无功补偿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TSC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拟解决的方案。大量的试验与实践证明,TSC无功补偿装置具备优良的无功补偿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市场前景。
2007年S2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卢勇;刘友宽;孙鹏;杜朝波;
为获取用于分析电网动态稳定问题的高精度的机组调速系统及其原动机计算模型,设计合理的模型结构并通过试验辨识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拟合是一项重要而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文章在对传统模型结构、建模方法与应用需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机组调速系统及其原动机模型结构和建模方法,为开展电网发电机组调速系统及其原动机的参数实测建模工作提供了参考。
2007年S2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汤亚芳;王建民;程浩忠;王佳贤;王赛一;李亦农;
通过最大收益计算使配电网经济与技术参数相结合,制定了评价配电网技术投资效益的指标,建立了配电网经济性综合评估体系。该体系由财务效益评估、技术经济效益评估、不确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估4部分构成,考虑了配电网的技术特点,综合主观和客观因素实现了对配电网科学而全面的经济性评价。同时给出了评估的流程和基于熵权的配电网经济性综合评估方法。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体系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2007年S2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崔凯;李敬如;刘海波;杨卫红;袁兆祥;
结合2006—2020年济南市电力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和探讨了饱和负荷阶段电力规划的方法。文章以济南市饱和负荷预测结果为基础,通过对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环保等条件约束下本地电厂最大允许装机容量的分析,给出了饱和负荷阶段济南市110 kV及以上电网的变电容量需求,概括提出了济南电网网架结构的远景发展情况。研究表明,本文方法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在实践中也有很强的操作性。
2007年S2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杨银国;李扬絮;李力;向丽玲;
广东电网感性无功补偿配备不足,春节期间无功过剩、电压过高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电网结构及春节负荷特性2方面分析了无功过剩、电压过高的原因,结合2007年广东电网春节电压的调控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春节期间的控制应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以无功就近平衡为主,确保电压质量,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无功基本分层平衡,实现经济运行。
2007年S2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刘朝章;姜云;张源森;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低频减负荷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区域电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的低频减负荷方案,对低频减负荷分析控制系统的实现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按轮次分组切负荷的概念及逻辑实现。
2007年S2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王建元;师旭;师耀林;赵阳;
实用短路电流计算模块是各种保护整定计算软件中最核心的部分。将Visual Basic与Matlab混合编程方法应用到短路计算中,结合了Matlab在矩阵运算方面速度快的优势和VB方便实现可视化人机界面的优点。在实际算例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方法相比于其他编程方法具有编程工作量少,界面清晰,方便运行人员使用的优点。
2007年S2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庄东曙;林基明;刘佳;赵家宾;
基于微波晶体管负阻特性原理,设计出一种应用于高速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脉冲调制的微波可控振荡器。该振荡器采用电容级联模式的谐振回路和Q值可调的T型匹配电路,具有极快的调谐速度、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和较低的相位噪声,并且利用微波晶体管的高速开关特性实现了高速UWB信号设计。实际测试表明该振荡器中心频率为3.500 GHz,峰值输出功率1.57 dBm,调谐时间τ小于1ns,相位噪声为-108.31@300 kHz,对于高速UWB脉冲信号频谱的带宽可达600 MHz。
2007年S2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鲁宝春;李宝国;刘毅;张月;
在连续潮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义Tellegen定理的改进连续潮流算法。利用广义Tellegen定理在电力网络计算中快速、简捷性的特点,与连续潮流法预测环节相结合,自动选取合适的步长,在确保计算结果正确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对IEEE 11、IEEE 30和IEEE 107节点系统仿真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提高连续潮流算法的计算速度。
2007年S2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王秀云;任志强;楚冬青;
以未来一段时间内配电网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利用3次样条插值对负荷预测数据进行处理,用改进混合潮流算法快速计算网损的方法。并且提出了基于度的拓扑方法,用来判定不可行解以及为潮流计算提供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遗传算法的编码进行改进,并采用较差个体单独成群策略,使算法结果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实例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07年S2期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杜欣慧;张立伟;张强;李秀全;
提出了模糊和PI复合控制策略,即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讨论了模糊和PI控制结合形式。结合典型12脉冲桥HVDC系统模型,采用Matlab在传统PI控制和模糊自适应PI控制下分别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发生单相交流线路接地故障时,由于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能在线调整PI参数,因而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能改善系统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恒定性,并且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强的鲁棒性。
2007年S2期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曹渝昆;王海林;李云峰;张德进;
研究了以流域性水电开发为核心的发电企业备品配件管理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力发电企业备品配件管理系统。系统以设备状态检修为立足点,采用数据集中和先进的门户技术,设计了企业的备品配件管理系统。提出了流域性水电企业备品配件模型,实现了备品配件的优化储备,为新形势下的流域性水电厂设备的精确维护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2007年S2期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李永萍;姚铭;缪顺斌;
随着非线性负荷及冲击性负荷的增加,电能质量严重超标,正在大范围地污染供电环境,危及电网及其供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对电能质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及时了解电网电能质量水平,以便采取措施改善﹑提高供电质量。作者设计了宝钢五冷轧厂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针对目前存在的高次谐波问题,对电能质量参数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文章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结构﹑功能设计及系统的实现。
2007年S2期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冯联伟;林添顺;陈曦;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缺乏专门面向振荡及相关问题模型的不足,利用ATP/EMTP建立了振荡典型参数可控的振荡仿真模型,对易受振荡影响的保护元件进行了分类。并对具有自适应门槛的补偿电压突变量方向判别元件在振荡中的动作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向元件在纯振荡中不误动,振荡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靠动作。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年S2期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叶学勇;吴军基;杨伟;张俊芳;
电力网络中大量实时数据的准确与否决定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必须对电力系统中的不良数据进行检测辨识与修正。文章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对不良数据进行修正的方法,利用从江苏省电力公司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了仿真,仿真过程简单易行,仿真结果准确,成功实现了不良数据的修正。
2007年S2期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程旻;李文云;蒋亚坤;
目前的电网网损管理还停留在统计阶段,在电网运行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将网损分析定量化可以为电网经济运行提供指导。本文就网损分析提出了新的思路,从纵向分析的角度研究用于网损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
2007年S2期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曾鸣;周文瑜;韩英豪;贾俊国;
对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根据供电服务质量的构成,分别从客户和供电企业自身的角度对供电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基于SERVPERF的外部评价模型和基于服务蓝图的内部评价模型,并将二者结合形成完整的供电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供电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软件系统,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介绍。
2007年S2期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甘德一;郝英杰;韩英豪;
首先阐述了省级电网公司售电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然后根据综合评价排序原则建立了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两种情况下的售电优化模型,给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售电优化流程。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电网公司售电优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介绍。
2007年S2期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孙力勇;张焰;蒋传文;
提出了一种在考虑自身发电计划前提下,以矩阵实数编码遗传算法为基础的制定发电公司报价方案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报价方案中的主能量电量为优化变量,采用矩阵实数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然后进行基本报价方案的优化求解。在基本报价方案基础上,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最终报价方案。文中通过算例仿真及与其他算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在发电公司报价方案制定问题的优化求解上是切实可行的。
2007年S2期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谢効轩;皮洪琴;张德茗;
在分析了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沟通主体及对象的基础上,及满足DSM参与各方内部沟通有效、政府积极指导参与、激励机制完整且充分发挥作用、沟通的成本与收益可以量化的假设条件下,从DSM沟通成本效益、沟通满意度、沟通策略3个角度构建DSM沟通三维模型,模型的意义在于以DSM有效沟通系数来测评DSM沟通水平,指导DSM沟通体系的构建。
2007年S2期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刘运龙;刘继东;殷树刚;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提出了4大业务中心、2大虚拟管理中心和5大基础业务主体相结合的省级电力营销管理新架构,建立了省、市、县(区)、供电所4级实时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全省营销服务全过程的在线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实现了省公司总部对各地市的1:N异地集中实时容灾后备;实现了公司总部对各单位服务状况基于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方式的实时监听监管。
2007年S2期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张永明;齐维贵;王军栋;唐海燕;陈烈;
针对电力系统负荷具有拟周期性、非线性、非平稳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提出一种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预报模型,并研究它在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报中的应用:通过相空间重构理论,挖掘时间序列数据横向和纵向隐周期性信息,给出了SVM横向和纵向预报样本的构造方法;利用SVM预报方法适应电力系统负荷的非线性;最后,利用SVM时间序列交叉预报方法降低随机因素对负荷预报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揭示负荷的拟周期性、非线性和随机性,且仅采用时间序列交叉就可得到较高的预报精度,便于工程应用。
2007年S2期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刘文茂;吴建军;杨昆;
介绍了基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及市场供需角度设计的几类常用及最新的发电商市场力评估指标。通过测度一个模拟市场的机组市场力,对比分析了各类指标的理论特点及其在应用中的优劣。得出基于古诺模型的勒那指数更能全面反映市场力的大小和变化程度,在实际运用中可把市场集中度指标作为判断市场力的辅助工具的结论。文章最后阐述了最新市场力的表现形式和缓解措施。
2007年S2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罗楠;朱业玉;杜彩月;
利用许昌市1999—2006年的每日电力负荷和气象数据分析了电力负荷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综合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着重考虑天气因素和前期电力指标对电力负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电力负荷短期预测方法。用1999—2005年的每日数据进行训练建模,用2006年的数据进行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电力负荷变化趋势的预测效果较好。
2007年S2期 2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吴永梅;鲍海;郭琳;王文;
电网企业处于自然垄断地位,发电侧竞争的市场处于初始阶段,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签订合同及协议的透明度、公平度成为厂网矛盾的焦点之一。文章介绍了备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功能以及主要数据模块的类别和角色类别,给出了备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操作流程,以期从技术角度解决厂网矛盾,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对合同与协议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管理。
2007年S2期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高彦辉;
详细描述了美国PJM电力市场采用节点电价法进行阻塞管理的过程,说明节点边际电价和固定输电权在PJM电力市场阻塞管理中的作用。对节点电价法与费用分摊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的特点。
2007年S2期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叶利东;喻向阳;
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及其特点,并且结合玉溪电网的实际情况,对玉溪电网"十一五"及2020年远景负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可为玉溪电网的规划提供参考。
2007年S2期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赵永良;易武;谢开贵;
为了提高固原电网的运行效率,依据固原电网2002—2006年电力负荷数据,对固原电网进行了详细的负荷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采暖负荷和典型行业负荷对负荷特性的影响较大,是固原电网负荷特性逐年恶化的主要原因。
2007年S2期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刘忠;
针对配变负荷曲线与用电结构有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的预测新方法:首先根据实际经验将配变负荷类型划分为村组、集镇、城郊、商业区、商住区、住宅小区6种类型,并研究确定各类典型日负荷曲线的特征;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把配变负荷数据进行分类,再根据配变负荷的增长率进行自动类别侦测;最后通过线型推理策略预测指定时期的日负荷曲线和负荷极值。
2007年S2期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刁强;鲍海;王俊梅;王文;
大用户直接购电是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而设的一种电力交易模式,其输电业务中的网损分摊方法涉及电力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商业利益。本文介绍了多种适用于电力市场的网损分摊方法,并以一个简单系统为例,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适用于大用户直接购电的一种方法。
2007年S2期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郭雷兵;郭文静;樊涛;
在对SAP R/3系统提供的以标准数据传输程序、事务录制程序(BDC)以及BAPI程序进行传输的3大类数据批量传输的方法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在传输速度、事务范围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之后结合西北电网公司实施ERP系统一期工程的实例。对于其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中需要将收集整理的电网基建项目的工作细分结构(WBS)结点数据信息,完成向SAP R/3系统进行批量传输的需求,分别选择用BDC和BAPI程序的方式进行了客户化实现,做了速度对比,认为以BAPI程序的方式更能高效地实现批量数据传输。
2007年S2期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吴骞;胡红兵;顾欣欣;
针对目前微机继电保护的缺陷,开发了一种基于新型DSP芯片TMS320F2812的微机继电保护平台。对微机继电保护类装置的主要产品形式: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硬件的组成结构及各个主要模块进行了分析。围绕DSP构建的硬件平台、实现的保护和测控功能等方面介绍了微机保护平台的配置方法,最后介绍了微机保护平台软件编程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具体的流程图。该保护系统简单、可靠、便于维护,是一个统一的软硬件平台,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方便地配置为各种不同的保护测控类型。
2007年S2期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杨桂松;牛志刚;张浩;
以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中IEC 61850网关的研究为背景,首先介绍了制造报文规范(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MMS)在IEC 61850中的应用,分析了网关实现的关键技术——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bstra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terface,ACSI)对象模型到MMS的映射,并给出了典型的映射实例。对象模型和服务的研究为实现变电站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了依据。
2007年S2期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雷林绪;覃剑;刘靖;
分析了WFL2010型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特点及接入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和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通信要求。提出了应用IEC 60870-5-103传输规约将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接入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和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方案,并介绍了软件实现的思路和方法。
2007年S2期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苗世洪;谌小莉;黄绪勇;刘沛;
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由分布在一定空间范围的大量自组传感节点组成,节点具有数据感知、信息处理和无线通信能力,节点间以无线多跳的无中心方式连接,网络拓扑动态可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论述了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设计了变电站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的结构,讨论了路由协议的选择问题。
2007年S2期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徐家慧;何蕾;李勃;刘军;
调度数据中心对数据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在需要穿越物理隔离器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安全、稳定、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为获得较高的效率,采用UDP通信协议进行正、反向文件传输,并针对UDP传输的特点设计了E格式头文件作为传输载体,在其上附加数据文件以提高安全性,发送前和接收后进行数据校验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传输过程采用断点续传技术以达到可靠性,发送和接收均为双机热备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文章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设计和实施过程的主要技术问题。
2007年S2期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黄炜;张杰明;綦孝文;李存义;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将电力系统的设备划分为若干管理责任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实现了对现场运行设备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成为调度员和集控员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如何在SCADA系统实现责任区权限管理以及分区告警,使得庞大的信息能够分流,是自动化维护人员及SCADA厂家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新程序通过利用递归算法,开发出责任区管理功能界面,解决了信息分流及人为划分责任区的难题。
2007年S2期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王林;王倩;郭汉桥;
随着IEC 61850在电能质量监测方面的扩展,将IEC61850作为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通信协议成为建立开放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关键。对电能质量监测IED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各功能层的接口进行了设计。遵循IEC 61850及其电能质量附录,建立了采用此接口方式的较为完整的电能质量监测IED对象模型。该模型对基于IEC 61850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研制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张德进;钱亚东;庄岭;
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公用基础平台是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支撑平台。文中对平台的架构和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平台的体系架构,分析了平台功能、图元管理、地理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等平台标准规范的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规范和指导网省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研发、建设、运行GIS公用基础平台,降低建设GIS公用基础平台的风险,解决电网GIS应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电网公司GIS公用基础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2007年S2期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韩伟;
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是在现有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数据承载业务。通过对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概述及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较总结了其主要特性,阐述了其在电力系统生产控制领域中的优势。介绍了在电力系统生产监控领域中的典型配置及主要采用的工作模式。分析表明,将GPRS引入到电力系统应用中,是一个非常新的思路,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2007年S2期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张彩友;
对目前国内二合一故障指示器检测单相接地故障的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各种检测原丽的不足之处,这些都可能影响单相接地故障指示器的选择准确性。对今后故障指示器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认为今后的故障指示器应采用现代微处理器技术,并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取故障特征,从而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应具有通信功能,为快速识别故障点和接入配网自动化系统打下基础。
2007年S2期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姚阳春;柴世友;吕行;陆鑫;王艳蓉;
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的核心支撑平台,其实时性、可靠性、开放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文章首先从实时性、可靠性和对IEC 61970标准的支持3个方面阐述了EMS对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然后分别从体系结构、分布式高性能设计、面向对象建模、异构系统实现、离线维护在线发布等方面阐述RCS-9001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情况,最后总结了该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键性能和工程应用情况,指出RCS-9001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全适用于构建新一代EMS。
2007年S2期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李为;阚守辉;
分析了EJB技术,研究了以EJB技术为核心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中间件技术构建缺陷管理系统的思想,结合缺陷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了缺陷管理系统。
2007年S2期 28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王雁平;乐春峡;
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调度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负荷预测的精度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利用负荷的纵向相似性和横向相似性对负荷坏数据进行了辨识和修正,并采用小波分析和分时段分析方法剔除了负荷序列中的长期增长分量,减少了负荷高速增长对负荷预测精度的影响。
2007年S2期 29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钱静;葛敏辉;米为民;吴艳华;吕文;刘大为;张亮;梁野;何江;
介绍了华东电网调度实时信息系统中基于IEC 61970标准的分级模型管理方法。该系统采用CIM/XML模型文件交换和模型合并等技术,实现了电网模型的分责、分级维护,以及网、省(市)调度自动化系统间设备参数、模型信息的共享,并提供了模型版本管理功能。实践证明该系统的模型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007年S2期 295-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张文军;陈光华;吴国良;
单相接地故障在配电网中属于频发故障,而大部分单相接地故障的查找非常困难。传统的查找方法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给客户恢复供电的速度,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北京电力公司通州供电公司利用国际先进的信号注入及检测等故障查找定位技术,组织较大规模的现场试验,实践证明利用该技术查找故障效果良好,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文章详细介绍了该试验所采用的技术及装置和实际现场测试情况,得出了初步的结论,为我国该问题的解决做了有益的探索。
2007年S2期 29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陈忠义;
根据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在电力企业中构建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和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EIP)平台,详细分析了EAI/EIP平台的功能要求和构建步骤,对我国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7年S2期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王修庞;郭睿;张亚娟;
针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和运行人员紧缺的局面,介绍了一种基于变电站实时监控的程控操作系统,用来解决供电单位倒闸操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该系统由微机监控系统自动闭环按照操作票步骤遥控执行开关及刀闸的分/合操作,从而免除了运行人员的就地操作,并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变电站的防误操作能力,降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文中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数据库配置方式和实现过程中会遇到的关键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007年S2期 3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王颖;刘静;
介绍了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引入商业智能技术的必要性及商业智能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007年S2期 31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徐鹤勇;和敬涵;
当前变电站在应用IEC 61850新系统时存在新系统与常规系统互联并存的情况,文章分析了变电站内通信系统的现状,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IEC 61850所面临的如何实现基于IEC 61850技术的新系统与基于传统技术的常规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集中器的方式,快捷迅速地实现IEC 61850新系统与常规系统间的相互转换。
2007年S2期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谷延军;申卫昌;刘骊;
针对目前市场上机械式电表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精度智能电表。该电表以高精度三相电能计量芯片ATT7026A进行电压、电流、电量等各项参数的采集,以铁电存储器存储电量累计值,较好地解决了电子电表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了高精度智能电表的要求。文章中对采用的电量计量芯片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智能电表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2007年S2期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覃云;吴昊暄;
介绍了协同理论的基本原理,基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历程和规划、建设思路和内容、体系结构以及生命周期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协同理论在的体现和应用。
2007年S2期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刘炎炎;徐家慧;刘军;
利用IEC61970标准中的公用信息模型在关系数据库中建立了调度数据中心的设备模型,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比较3种扩展设备模型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对上述设备模型进行扩展的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某省调数据中心的建设中,解决了数据中心建模不规范和数据交换不畅通的问题,保证了后期应用时系统对数据内容和响应时间的要求。
2007年S2期 324-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周俊礼;
围绕电网监控系统使用的3种传输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即模拟信道、数字信道和网络信道,强调模拟信道采用环回法测试,数字信道检测借用辅助信道实现,网络信道检测在各设备的服务器上进行。
2007年S2期 327-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刘东旗;李万彬;刘新中;
为加强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监视,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保障可靠供电,实施配电变压器远程监测系统,利用数据采集技术、数据的远程传输技术、数据转换技术及网路技术等实现对配电变压器电量参数及有关数据的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配电变压器监测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并具有电能管理、供电质量管理、供电可靠性管理等功能,可实时掌握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及时了解配电系统的运行参数,实施远方调控,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配电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2007年S2期 34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胡军;
根据呼伦贝尔电业局的电网特点、各变电站的分布情况及接带负荷的情况,在原有的CC 2000支撑平台基础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东公司和呼伦贝尔电业局调度所设计研发了呼伦贝尔电网CC 2000集控站系统。文章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要求、体系结构以及集控站系统的应用和维护情况,实现了调度自动化和集控站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该系统在海东220 kV变电站的应用情况表明,其各项运行指标满足实用化要求,投运以来运行平稳可靠。
2007年S2期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张健;文爱军;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中的数据交换平台,详细描述了招投标业务应用中国网总部同网省公司的数据交换方法,实现了国网总部同网省公司纵向贯通的目标。
2007年S2期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孙哲;张斌;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是厂站自动化系统中的测量部分,它代替传统电测指示仪表和变送器,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交流采样测量装置的一些特点、实负荷校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在天津地区的校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007年S2期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万国成;刘文革;陈盛燃;陈健;
文章详细探讨了110 kV电网3T接线方式,提出了3T接线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给出了导线截面的选取原则,对于优化110 kV电网接线、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工程投资等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7年S2期 360-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穆习;康勇;朱建新;王占元;
本文针对长期以来困扰供电企业的隐蔽性窃电无法查处的问题,对现场隐蔽性窃电现象和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电磁寻迹法检测隐蔽性窃电的方法,通过高频注波后被测线路磁场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异常用电情况。利用该技术研制的线缆探测仪在用电检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7年S2期 36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刘根东;曾鸣;
详细介绍了高效节能型电焊机技术,从电力需求侧管理角度对其调荷节电效果及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筛选出最佳方案。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知,在工业用户中推广应用高效节能型焊接技术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最后提出了高效节能型焊机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007年S2期 36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文爱军;
对应用软件项目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包括进行彻底的需求调研、制定科学的项目计划、谨慎控制需求变更、保持稳定的项目团队、实施积极有效的沟通和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等内容,旨在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2007年S2期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张健;文爱军;
探讨了基于Eclipse并采用AJAX方法开发Web应用程序的过程。首先介绍了AJAX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然后给出了其在国家电网公司招投标业务开发中的应用。从应用实例可以看出,AJAX使Web应用更加自然,响应更加灵敏,提升了用户的浏览体验,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2007年S2期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肖万芳;马文营;张影;高阳;
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10 kV配电网络的安全可靠性,文章针对北京地区小区配电电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涉及到保护电器的选择性、低压380 V侧主进开关的选择及整定和并联电容器的选择及其保护等方面,并得出了具体的结论。
2007年S2期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何伟;韩庆靖;闫殿涛;王奕;
简要总结了移动办公的现状,分析了移动办公给科技项目管理带来的益处,阐述了移动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和步骤。
2007年S2期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万卫;
针对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实施过程中电网可能出现的负荷转移、电网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就"上大压小"可能带来的新一轮电源建设问题,建议从电力行业的整体最优出发,对整个电网的电源布局及电网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全面论证。最后针对如何加快实现"上大压小"目标提出了建议。
2007年S2期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张雷;高巍;许冬成;郑俊良;
石化电气设计中的电缆统计是一项非常烦琐的过程,通过高低压系统图与数据库的结合开发出电缆统计模块,对高低压系统图中的电缆标识直接读取,生成数据库文件。该数据库文件可直接对生成电缆配置表按照各种方式进行排序,同时可在动力平面布置图中生成各段电缆自动标注。该模块功能的开发加快了设计速度及了设计人员重复输入电缆的强度,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了约40%的设计效率。文中着重讲述了在ACAD平台上开发电缆统计的方法。
2007年S2期 385-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姚有领;张霖;费敏锐;
介绍了一种智能PID调节器的实现及其分析方法,并结合棒材加热炉煤气热风开环控制存在的问题,应用智能PID控制器进行改造,实现了闭环控制,取得了较满意的控制效果,由此提高了加热炉燃烧控制的水平。
2007年S2期 38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张承志;韩谢村;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在电力紧缺的情况下,无油、防火、寿命长、低噪、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的10kV干式配电变压器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10kV干式配电变压器在我国的发展概况以及节能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节电效果,通过对干式配电变压器特征以及节能型干式配电变压器工程应用选型中相关问题的系统介绍,验证了在设计中选用节能低噪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优越性。
2007年S2期 39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苏毅;张继红;王文;
分析了电厂常用的调节流量和压力的方法,然后结合变频调速器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三河电厂扩建工程中变频调速系统的应用情况。文章还给出了对变频调速器造成的谐波污染的控制措施。
2007年S2期 39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张涛;陈宇;王育飞;唐健敏;
介绍了3/2断路器接线方式在500 kV盐都变的应用,分析其接线方式的特点、优点、缺点。结合盐都变的现场实际和典型操作票内容,对3/2接线方式下几种不同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进行了分析讨论。对该种接线方式下可能出现的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误操作,从操作顺序上给出了合理步骤,有效避免误操作。该倒闸操作顺序消除了盐都变的现场倒闸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操作隐患,对其它具有该典型接线方式的变电站具有参考价值。
2007年S2期 397-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王君亮;章健;姚敏昌;
目前电网经济运行方式多是根据负荷的变化对设备实时调整。文章提出根据负荷曲线按时间区段进行调整的思想,并以总均方差最小为目标给出了按时间对负荷曲线分段的优化计算表达式,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在电网运行调整中兼顾了设备的寿命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007年S2期 400-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黄继明;
结合鄞州供电局10 kV配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比较了架空绝缘线、架空裸线和电力电缆的优缺点,说明了根据用电负荷发展情况来确定配电网导线截面和通道、加强线路之间的联络和适当加装辅助系统的必要性,总结了上述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为鄞州供电局进一步建设结构合理、电能合格、供电可靠的配电网提供了借鉴经验。
2007年S2期 40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徐靖;
介绍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分级概念,阐述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分级的总体原则。在面向系统各个用户的基础上,分析了每个用户的管辖范围和职责。以襄樊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程实际为基础,利用现有数据库的32个分类级别,采取了电压等级和管辖范围2次分级的方法,将自动化信息分成了23类,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实时数据监视、控制的需要,做到了自动化信息的按需分级,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2007年S2期 404-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