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2008年4月21—24日,IEEE PES国际输配电会议在美国芝加哥迈考密展览中心召开。会议旨在促进世界各国输配电行业专家、学者及工程师提高工作水平和技能,与会者包括:配电工程师、电网维护工程师、继电保护工程师、通信工程师、运行监测工程师、运行副
2008年10期 No.279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正>2008年4月30日,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通公司)在京正式揭牌成立。信通公司在原国电通信中心和国电信息中心的基础上重组整合,新公司组建的顺利完成标志国网公司直属单位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入。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信通公司承担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网、信息网的建设、运营和经营管理任
2008年10期 No.279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7.8级地震。灾情发生后,国家电网公司迅速行动,成立了由刘振亚总经理挂帅的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抗灾指挥中心,全面负责灾区电网恢复重建工作。公司于当日14:40启动应急机制,下发了《关于加强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的紧急通知》、《转发国资委关
2008年10期 No.279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正>2008年4月21—23日,2008年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国际学术会议(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CMD 2008)在北京中苑宾馆举行,会议由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办。此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公司、
2008年10期 No.279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正>2008年5月13日06:25,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栾军等一行从北京乘机到重庆辗转至成都,指导四川电网抗震救灾工作并传达了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的指示:一是迅速查明灾情,尽量减少损失;二是全力以赴恢复供电;三是防止余震的再次影响。在听取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的汇报后,史玉波说,四川省
2008年10期 No.279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廖萍;李兴源;
简要介绍了风力发电的现状,指出了确定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的重要性,分别论述了求取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的传统数字仿真法、带约束的优化算法以及频率约束法,并讨论分析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今后可在风电随机性、系统频率稳定、风电价值及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深入研究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提供一些思路。
2008年10期 No.279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卫蜀作;蔡邠;
为应对环境污染和化石燃料逐渐枯竭的形势,结合我国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失衡倒置分布、过度依赖煤电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阐述了先进核电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煤电自身更新和被部分取代的必要性,提出了在电网受端发展核电并部分替代煤电以及建立特高压电网受端网架,使特高压输电与先进核电同步发展的建议,以促进电力在安全、优质、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008年10期 No.27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席皛;李海燕;孔庆东;
随着风电场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在风电场规划设计阶段计算含风电场的系统潮流并分析风电场接入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非常重要。文章结合目前我国风电场的普遍运行情况,针对吉林省电网的特点,通过各种运行方式和工况下的模拟潮流计算,比较了系统中某些节点电压与风电场出力的变化情况,论述了风电场出力变化引起地区电网电压升高与降低的原因;给出了减小风电场出力变化对地区电网电压波动影响的措施,即在汇流变电站装设电抗器,在汇流变电站接入电网送电线路的对端变电站内装设电容器,电压高时投入电抗器切除电容器,电压低时切除电抗器投入电容器;当风电场装机容量较大时应将风电场直接接入220 kV变电站或500 kV变电站。
2008年10期 No.27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0K]
- 王丽霞;何正友;赵静;
数学形态学因其在保留信号突变点信息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常用于短时电能质量扰动的检测和定位,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部分方法仍存在对某些过零点扰动检测失效的缺点,文章分析了3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扰动检测和定位方法,即基于1阶求导和形态梯度的方法、基于形态梯度和软阈值处理的方法、基于dq分解和高帽变换的方法,通过仿真比较了3种方法在分析电压暂降、电压暂升、电磁暂态振荡等信号方面的适应性,结果发现基于dq分解和高帽变换的方法在检测过零点扰动时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选取这种方法对实测扰动数据进行了检测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q分解和高帽变换的方法能正确检测与定位出任一时刻发生的扰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可行性。
2008年10期 No.279 63-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 沈峰;贺仁睦;谢永红;
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待辨识励磁系统及单机仿真系统模型,分别采用M序列伪随机信号、机端电压阶跃信号及系统扰动作激励,利用遗传算法辨识励磁系统参数。首先利用多窗口法对不同激励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论证了基于实测扰动的励磁系统参数的可辨识性;然后基于同样扰动,分别以不同采样频率及记录时间(数据长度)进行参数辨识,研究信号采样频率及记录时间对参数辨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频率及记录时间互相配合可以得到较好的辨识精度。
2008年10期 No.279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王庆红;Thomas J.Overbye;
对电力系统振荡研究而言,振荡模态和参与因子是最重要的2个信息,但在实际大系统中快速、准确地把握这2个关键信息是难点。文章研究了采用各种可视化手段展现振荡模态和参与因子的方法,使系统调度员能很快获取系统振荡的关键信息,确定引起系统振荡的关键机组并定量评估其影响。并以美国东南部200台发电机系统为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2008年10期 No.27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王永;郭志忠;彭茂君;肖勇;
提出了基于分解协调算法求解多区域互联系统的状态估计算法。互联系统计算中心根据虚拟节点两端子系统状态估计所得功率残差加权平均值计算各子系统虚拟节点注入功率的变化量,各子系统节点状态量通过注入功率和功率估计值对节点状态量的灵敏度矩阵修正子系统状态估计结果,得到互联系统的状态估计解。仿真计算结果说明,分布式状态估计算法计算准确、速度快,且在互联系统计算中心无法获得部分子系统数据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准确计算出互联系统的部分可观测结果。
2008年10期 No.279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郑华;刘伟;张粒子;杨俊;韩红卫;
利用改进人工鱼群算法构造了可用传输能力问题的优化模型。首先采用潮流校验法解决了人工鱼群算法的初始值敏感问题;然后引入遗传算法,解决了人工鱼群算法的早熟问题;最后运用IEEE 30节点算例系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分析了人工鱼群算法在电网可用传输能力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2008年10期 No.279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刘云;陈金富;陈志刚;余欣梅;涂亮;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存在收敛过早、终止条件难以确定等缺陷,将序优化理论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用序优化的思想来指导遗传进化操作,通过算法的混合集成了序优化理论和遗传算法的优良特性,从而实现以较高的概率高效地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对于2个IEEE配电网规划算例,以综合变电站和馈线的年投资费用、折旧费用、运行费用之和为目标函数,得到了最优的配电网拓扑结构,验证了该遗传序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08年10期 No.279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