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守远;荆平;戴朝波;金雪芬;
负荷中心大电源的投入和系统互联都会大大增加系统的短路电流。如果短路电流超标,则相应设备必须更换,这既需要昂贵的费用也需要较长的工期。故障电流限制器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文章首先综述应用于中高压领域的故障电流限制技术;然后介绍成熟的和正在研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故障电流限制器,并重点突出基于晶闸管保护型串补的短路电流限制器;最后介绍华东500kV电网故障电流限制器示范工程,给出该工程采用的主电路和过电压保护措施,并展望故障电流限制器的发展方向。
2008年24期 v.32;No.293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邵黎;谢开贵;王进;游春;
基于中压配电网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特点,以及元件电压降落、功率损耗及树状网络潮流分布的特点,推导出了节点电压、支路传输功率与支路阻抗的关系。在节点负荷矩基础上推导出了计算和修正节点负荷矩的等值阻抗和等值功率计算公式;提出了配电网故障解析中负荷转移后的电压估计模型、送端馈线潮流估计模型和受端馈线潮流估计模型,提高了可靠性评估中元件故障状态下潮流计算的效率。以分块链表简化配电网的结构并给出分块负荷削减的模型,实现了计及潮流约束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IEEE33节点系统和工程算例仿真表明,文中提出的负荷削减模型与潮流估算模型相结合可快速、准确地实现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计算,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2008年24期 v.32;No.293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 李传栋;鄂志君;杨金刚;
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的分区并行连续潮流算法,求取静态电压的稳定极限。首先将电力网络划分成由联络线联系起来的若干个子网,子网内部母线的关联性强而与外部网络仅通过少数联络线相连;以子网为收缩节点、联络线为支路构造浓缩网络。进行计算时,通过前向简化形成预估环节的接口方程,同时以浓缩网络的电压为控制电压向量求出控制步长;校正环节通过双向迭代方法交替实现对浓缩网络和收缩节点的牛顿法线性增量方程的求解。对新英格兰系统和我国东北电网的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8年24期 v.32;No.293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郭剑;朱艺颖;
针对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几种故障类型,对入地电流的暂态过程进行频谱分析,总结出共用接地极入地电流暂态过程频谱低于200Hz的特点。基于此特点进一步分析共用接地极在入地电流暂态过程中的响应,得出如下结论:暂态响应的波形近似等同于入地电流的波形,暂态响应峰值与稳态响应的比值,即为暂态电流峰值相对于系统额定电流的比值。结合接地极设计的重要指标——跨步电压的标准,可得出如下结论:对共用接地极的设计可不必考虑故障时入地电流的暂态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008年24期 v.32;No.293 46-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 陈奇;郭瑞鹏;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原对偶内点法提出一种求解无功优化问题的混合算法。首先通过改进遗传算法求解无功优化问题中的离散变量,然后采用原对偶内点法求解与已获得离散变量最匹配的连续变量。在改进遗传算法中采用交叉、变异算子并基于可行域规则处理离散约束,有效提高了混合优化算法的整体寻优效率。在IEEE118节点系统中的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已应用于福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中。
2008年24期 v.32;No.29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 鲁忠燕;邓集祥;汪永红;
为提高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收敛性能,将免疫算法(immunity algorithms,IA)的免疫信息处理机制引入到标准粒子群算法,形成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即免疫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将免疫算法的免疫记忆和自我调节机制引入PSO,并采用基于粒子浓度机制的多样性保持策略;同时,用免疫算法的"接种疫苗"和"免疫选择"来指导搜索过程。改进后的算法可以很好的保持优化过程中粒子群的多样性,抑制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退化现象,保证算法的收敛精度和收敛速度。IEEE30节点系统算例仿真表明,IA-PSO算法与标准PSO算法相比,能够及时跳出局部最优得到全局最优解,且收敛速度快、精度高。
2008年24期 v.32;No.29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李东敏;刘志刚;蔡军;霍柏超;
基于多小波包分解系数和信息熵的概念定义了多小波包系数熵的表达式,并提出多小波包系数熵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输电线路故障类型识别方法:首先对不同故障工况下采集的故障电流信号进行适当的多小波包分解,计算各频带的系数熵;然后构造多小波包特征向量,将这些向量作为训练样本对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将提取的故障电流信号的多小波包系数熵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即可实现故障类型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多小波包提取的故障电流特征量比采用传统小波包提取的特征量信息更丰富,对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效果更好,网络识别精度具有明显优势。
2008年24期 v.32;No.293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蒲天骄;秦军伟;董雷;魏文辉;林昌年;
针对目前电网仿真系统中应用的自定义建模技术存在的模型求解精度不高、跨平台调用困难等问题,通过整体联立求解法对自定义模型的求解过程进行了改进,采用组件技术与用户自定义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一套控制系统的环节组件库,实现了新型的自定义建模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对电网仿真系统中的控制装置(励磁调节器、调速器、电力系统稳定器、FACTS控制器等)进行自定义建模,所建立的自定义模型以动态调用的形式与电网仿真系统相结合,提高了电网仿真系统的可复用性、建模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此自定义建模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电科院开发的电网仿真系统中,对某具体算例进行的暂态稳定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正确性。
2008年24期 v.32;No.29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胡剑宇;李欣然;陈辉华;宋军英;
设计开发了负荷构成特性信息集成系统。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将系统划分为负荷特性数据信息统计集成客户子系统和数据回收及管理集成服务器子系统。应用面向对象的工业级编译软件Visual C++6.0编写上层客户子系统和服务器子系统;利用Office小型数据库Access作为各外部调查统计信息载体构成分散式独立数据库;采用基于动态链接库模块化形式的多线程通信Winsock套接字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连接。系统能够实现各变电站用电行业及行业用户负荷构成特性的调查统计、各分散地区数据信息的传送、分散性调查统计数据信息的集总和整理等功能。该系统已经在广域互联网内调试成功且运行稳定。
2008年24期 v.32;No.29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鹿洪刚;覃剑;陈祥训;
以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为原型,用电磁暂态仿真工具PSCAD/EMTDC建立了35kV电力电缆系统模型,对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故障电流波形特征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缆系统也能产生有效的故障行波。文章分析了影响电力电缆在线故障测距精度的因素,采用小波变换局部模极大值法来检测故障行波的突变点,用建立的电缆系统模型进行了多种故障条件的仿真和在线测距计算,验证了行波法在线故障测距的可行性,并对双端和单端故障测距算法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建议。
2008年24期 v.32;No.293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王楠;张利;杨以涵;
针对10kV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提出一种基于接地电阻和网络拓扑的交直流信号注入综合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交流注入法估算接地电阻,对不同的接地电阻采用不同的信号注入方式和检测方式;然后结合网络拓扑和二分法原理,应用直流注入法确定宏观故障区域并进行故障点检测。综合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处理接地电阻小于20kΩ的各种单相接地故障,且不受网络结构、分布电容、线路参数和接地电阻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008年24期 v.32;No.29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赵建钊;史耀耀;马健;冯云;
在主动式跟踪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要求计算太阳位置以实现跟踪,提高发电效率。对于开环控制的太阳能跟踪系统,太阳位置的计算精度尤为重要。采用水平–俯仰双轴坐标系统,利用32位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公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以步进电机作为执行机构,提出了基于程控跟踪和光电跟踪相结合的复合跟踪方式,并采用基于J2000.0为基准历元的太阳位置计算系统,减小了计算误差,提高了跟踪精度。该跟踪装置是一种能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时间自动计算太阳运行参数,通过光电检测构成反馈回路,实现在不同环境下自动跟踪的智能型跟踪装置。
2008年24期 v.32;No.293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