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珺遐;朱宁辉;白晓民;周子冠;
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是为统一和规范多功能电能表与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制订的。为精简电能表中嵌入式通信软件的代码量,提高软件的执行效率,在分析DL/T 645—2007协议数据标识编码表特点的基础上,将电能表计量、处理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合理组织与存储。当从站收到主站的通信命令后,将主站发送的数据标识作简单转换后,就可得到所需数据的存储地址,缩短从站数据检索花费的时间。该设计方法旨在为智能电网中具有与用户互动、多种电参量计量和大量信息交换功能的智能电表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2010年09期 v.34;No.322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 赵鸿图;周京阳;于尔铿;
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是一个用来测量、收集、储存、分析、运用和传送用户用电数据、电价信息和系统运行状况的完整的网络和系统,能够有效地支持需求响应。简述了AMI的典型结构与组成,从用户、公用事业、社会环境、对智能电网的支持等方面讨论了AMI的收益,提出了AMI的设计原则,分析了AMI与智能电网的关系;探讨了AMI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提出了AMI建设的关键问题,给出了中国AMI的建设模式建议,旨在为AMI的进一步研究及实现提供参考。
2010年09期 v.34;No.322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 韩筛根;张重乐;邓宏芬;安世虎;
对陡降大电流形成的高梯度强磁场的产生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电磁干扰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智能配电设备遭受电磁干扰的现象与表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试验,证明了陡降大电流形成的高梯度强磁场是影响智能配电设备运行安全的重大电磁干扰源,提出了运用数字量替代模拟量、光纤传输技术、空间方位分离等技术措施和时间闭锁分割、频率划分与滤波、吸收与旁路等技术方法,或将这些抗干扰措施进行优化组合,系统性解决和消除此类干扰问题的方案。
2010年09期 v.34;No.32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 倪向萍;张雪敏;梅生伟;
基于复杂网络的同步化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用于暂态功角稳定的切机控制策略计算方法。首先将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的对角元定义为相应发电机的同步能力系数,以反映发电机与网络之间的耦合强度;其次分析了短路故障和切机控制措施对各发电机同步能力系数的影响,并提出了切机地点有效性指标。基于此指标,提出了一种切机控制策略的计算方法,即利用电力系统的线性化模型,确定最佳切机地点和切机量,再利用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模型进行切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校核,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控制。IEEE-9节点和IEEE-39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罗志猛;周建中;张勇传;莫莉;何耀耀;
针对电力企业绩效评价过程定性指标难以定量化处理和指标之间相互关联与依存的问题,构建了发电企业运营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建立了基于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发电企业运营绩效综合评价模型,推导了模型求解的具体过程。以某发电企业的4家电厂为例,应用基于ANP的绩效评价模型对电厂运营绩效的效用值排序,为发电企业优化运营绩效提供决策支持。实例研究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ANP的发电企业运营绩效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 熊宁;何大春;程浩忠;李琥;
为准确定位电压稳定临界点,对极限诱导分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导节点法的分岔类型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主导节点法的高效性来追踪PV曲线上的第一个电压失稳点,并确定该点与其前一个运行点(也就是最后一个电压稳定点)之间发生PV节点到PQ节点转换的节点集;然后采用灵敏度法获得上述节点触发无功上限的顺序;最后根据所提的分岔判据对这些节点依次进行检测,快速、准确地追踪到了电压稳定临界点。通过对118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张浩;卢继平;汪洋;孔令云;韩涛;乔梁;丁然;
对于电网切除故障线路后的功率分布问题,现有的研究方法多数都是基于使故障线路切除后的网络潮流由发散变为收敛,恢复潮流解后才能得知故障后的功率分布情况。但这些方法都以恢复潮流解为前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适用于在线紧急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对线路故障中状态进行测量求取实时网络结构参数,再利用所得参数求解线路故障切除后功率分布的方法。此方法具有简捷、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 王佳佳;吕林;刘俊勇;胡灿;祝源;
在简化配电网拓扑的基础上,应用混合粒子群算法对含分布发电单元的配电网重构问题进行求解。采用10进制编码进行简化求解,提出了基于节点–分层关联矩阵进行智能网络拓扑识别及分层前推回代的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可适应动态计算配电网潮流的需要,为实时动态重构提供新的思路。在网络重构中引入分布式电源,大幅降低了网损,对节点电压有较好的支撑作用。IEEE 33节点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 段胜朋;李群湛;杜雪松;申宁;
基于YNvd平衡变压器和综合潮流控制器(integrated power flow controller,IPFC)相结合构成的同相供电系统,在机车运行状态改变时进行了仿真分析。当同相供电系统采用传统型电流检测方法,在机车由牵引状态转变为电气制动状态时,由于传统型电流检测方法的缺陷性,IPFC直流侧电容电压会急剧上升。而基于Fryze功率定义的改进型电流检测方法则可以避免该问题,另外改进型电流检测方法可应用于部分补偿模式。仿真结果证明了改进型电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浣威;涂春鸣;罗安;程莹;帅智康;吴敬兵;
为降低滤波系统和电网的参数变化对单独注入式有源电力滤波器(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with single injection branch,SIBAPF)滤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SIBAPF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建立了SIBAPF数学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建立了滤波系统参数自适应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较非线性PI控制方法滤波控制效果更好。基于该方法研制了SIBAPF试验样机,该样机投运后滤波效果良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2010年09期 v.34;No.32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 周曙;王晓茹;钱清泉;
基于Leaky Noisy-Or贝叶斯网进行动态建模,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电网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电网保护测量元件动作信号作为诊断证据。针对诊断模型中的概率参数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事件采样的先验概率计算方法。针对利用局部信息实现分布式电网故障诊断的问题,对Leaky Noisy-Or节点模型进行推导,给出了2个推理,证明了该分布式方法的可行性。采用逐步排除的方式,动态建立了元件诊断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通过推理计算实现了电网故障诊断。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 陈刚;唐毅;张继红;
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是抑制低频振荡的有效手段,其参数设计直接影响到PSS性能的优劣。为使设计的PSS参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克服传统特征值分析方法设计PSS参数的缺点,基于田口法的设计原理,以特定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计算出的信噪比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PSS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单机无穷大算例的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进行PSS参数优化设计,能更好地提取系统中的有用信息,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所设计的PSS具有良好的抑制振荡能力和鲁棒性,其综合性能优于传统方法。
2010年09期 v.34;No.322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 徐岩;宋艳争;张亚刚;王增平;张晋芳;
电网拓扑分析是许多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的基础。目前对于电网拓扑分析,方法众多,但大都是基于SCADA/EMS系统提供的开关信息量来进行,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实时性的要求。以树搜索法中的广度优先搜索为例,在进行初始网络拓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广域测量信息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并用于非故障情况下及故障后的实时网络拓扑追踪。最后利用Matlab编制相关程序,并对BPA得到的IEEE 9节点系统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非故障情况及各种故障形式下,利用相量测量单元提供的不同信息进行分析运算,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实时性,可满足电力系统对电网实时拓扑分析的要求。
2010年09期 v.34;No.322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唐晓骏;刘东冉;陈麒宇;马敏;马世英;措姆;次旦玉珍;陈云;
随着青藏直流输电工程的建成和西藏电网的快速发展,西藏电网现有的无功补偿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电网电压/无功平衡要求。研究各种运行方式下都能保证系统电压稳定的无功配置方案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必然要求。针对西藏电网研究水平年正常和检修方式,分别分析了电网典型方式下的电压/无功平衡,校核了静态N?1和暂态情况下的电压稳定水平,推荐了合理的无功补偿设备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架结构调整、动态无功补偿以及低压减载等改善电压稳定水平措施的可行性,并通过仿真验证了配置方案和措施的有效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 魏春;韩民晓;杨霞;
为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给电网带来的挑战,从作为电力负荷特性重要指标的电网负荷率的角度分析其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对近年来中国电网负荷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储能技术应用、风电、光伏发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和电动汽车、蓄热蓄冷空调等低碳用户规模化发展对电网负荷率的影响。以北京电网为例,应用日负荷曲线叠加的方法,定量分析了蓄冷空调和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对电网负荷率的影响情况。分析表明,调度的方式、低碳用户发展的程度、不同的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对负荷率的影响不同。提出了各区域电网相互协作,提高电网自身容量,合理安排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建议。
2010年09期 v.34;No.322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单翀皞;王奔;邓家泽;钱碧甫;赵茜茜;
系统不平衡度较高时,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提供的各相补偿电流相差较大,这往往会限制STATCOM的补偿范围。为此利用3组单相STATCOM对不平衡负载电流进行补偿,通过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每相STATCOM进行单独控制,及时修正补偿电流,快速降低系统不平衡程度。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 陈涵;刘会金;李大路;王建勋;
间谐波源也是引起电压闪变效应的闪变源,由此产生的电压闪变效应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需要制定合理的间谐波限制标准来抑制闪变的发生。国际上广泛认可的IEC闪变仪是基于电压调幅波模型,其并不适用于计算和评估由间谐波造成的电压波动和闪变问题。分析了IEC闪变仪在计算间谐波闪变时引起误差的原因,并提出采用同步解调取代平方解调,从而扩展带通滤波器的频带范围。在具体应用中,还讨论了载波信号的获取以及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阶数的选取问题,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新的基于同步解调的闪变仪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闪变仪能够准确计算间谐波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从而能够根据计算结果制定正确的基于峰值波动的间谐波–闪变曲线。
2010年09期 v.34;No.322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吴杰;杨阳;卢志刚;
为提高谐波状态估计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谐波状态估计量测点综合最优配置方案。该方案首先选用估计误差协方差的迹作为目标函数,得到适合各次谐波的最优配置方案;再选用平均迹值变化作为目标函数,求得适合多次谐波的综合最优配置方案。并且针对目标函数中σ取值的不足,定义了P-σ特性曲线,使σ取值规范化。选用IEEE-14,IEEE-39及IEEE-145节点系统进行Matlab仿真,验证了综合最优配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 黄文杰;黄奕;张宇波;
电力行业是信息不对称的,需要设计有效的市场机制来激励发电商披露真实成本信息,避免或减轻发电商利用市场力操纵市场的行为。提出从激励效果指标化的角度来分析发电商竞价阶段市场机制的合理性。从市场机制设计的目标出发,构建了发电商竞价行为激励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的激励效果评估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激励机制的合理性,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易于操作和使用。
2010年09期 v.34;No.322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 何永秀;戴爱英;杨卫红;方锐;LI Furong;
为提高城市电网规划的科学性,需要对城市电网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设计了我国城市电网风险调查问卷,基于模糊隶属度理论量化了各阶段(规划阶段、可研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等)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并给出各风险的综合量化分数,总结出城市电网各阶段应该关注的关键风险。该方法可为城市电网规避风险提供决策基础。
2010年09期 v.34;No.322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 刘皓明;韩蜜蜜;侯云鹤;陆娟娟;陈菁伟;
输配分开电力市场环境下,市场电价具有随机变化的特性,为实现收益最大和风险最小,供电公司需要在多能量市场中合理分配购电电量,例如实时市场、收费协议市场以及期货合约市场等。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al value-at-risk,CVaR)能够有效衡量供电公司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和收益,但只考虑单一分布特性的市场电价。基于市场电价存在多种分布特性,例如对数正态分布,提出了加权条件风险价值(weighted CVaR,WCVaR)方法,建立了供电公司WCVaR组合市场的购电策略优化模型,使得供电公司可以在电价呈现多种分布特性的情况下优化多能量市场购电电量,从而实现风险最小/收益最大,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所提方法为供电公司在多能量市场中的购电决策和风险度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0年09期 v.34;No.322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 孙芊;彭建春;潘俊涛;李鹏;
合理制定分时电价和补偿价格,根据电量电价弹性系数建立了一种电力需求响应模型。该模型利用价格信号将负荷高峰时段的部分用电量转移到负荷低谷时段,实现了削峰填谷。根据该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阻塞管理方法。该方法利用节点边际电价选取参与阻塞管理的负荷节点,被选取负荷节点根据多时段下的电力需求响应模型进行负荷转移,同时调节发电机出力,实现从发电侧和需求侧同时进行阻塞管理。IEEE 30节点系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阻塞、平抑电价、减少运行费用,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 刘有为;高克利;许渊;
频率响应分析法是诊断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重要方法,通过对频率响应指纹特征差异的分析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绕组变形。根据经验分析的要点,提出了一种频率响应指纹特征差异量化分析方法。首先用幅值差异系数表征频率响应指纹特征点的幅值变化、用频率差异系数表征频率响应指纹特征点的频率变化,然后根据幅值差异系数和频率差异系数计算频率响应指纹间的特征差异指数,最后依据特征差异指数的大小判断绕组是否变形。经500多组数据验证,该方法优于已有的量化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判断准确率。
2010年09期 v.34;No.322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 关永刚;廖福旺;岳功昌;黄海鲲;刘卫东;林海渊;
采用避雷器可以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幅值,但不能抑制陡度,变压器因雷电过电压造成的事故还时有发生。提出将高频磁环并联阻尼电阻后串接在线路的适当位置来抑制变电站变压器雷电过电压的方法。通过振荡回路的试验和仿真建立了高频磁环的EMTP仿真计算模型。针对某实际220 kV变电站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磁环材料和优化磁环的形状和尺寸,采用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变压器雷电过电压的幅值和陡度,可作为避雷器保护的补充和完善措施。
2010年09期 v.34;No.322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 彭谦;李军;卞鹏;康东升;单志祥;
分析现有3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改进了电气几何模型法。求解雷电流垂直地面入射时击距曲线间的交点坐标;根据雷电流入射角的变化,将交点映射到不同的几何空间;根据实际击距曲线修正交点坐标并求解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较传统方法计算更为准确。最后,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地线保护角和杆塔呼高、中相横担长度、层间距对1000 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2010年09期 v.34;No.322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5K] - 颜湘莲;王承玉;季严松;郭媛媛;
运行经验表明,通过检测开关设备中SF6气体分解产物对设备内部绝缘进行故障诊断和状态评估,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等优势,被广泛用于设备现场检测分析。通过分析开关设备的SF6气体检测理论,在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技术的指导下,对运行中设备、故障设备和型式试验后设备的SF6气体分解产物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确定了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SF6气体组分及其含量。基于大量设备的SF6气体分解产物现场检测结果,指出了SF6气体绝缘设备故障的特征气体及其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2010年09期 v.34;No.322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 苏杰;吴广宁;周炜明;马御棠;曹晓斌;李瑞芳;
分别讨论了异质土壤电阻率、截面积以及深度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通过仿真研究得出:异质土壤电阻率越大,其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越小;异质土壤横截面积小于地网面积的10%时,其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可忽略,否则,需考虑其影响;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异质土壤越深,其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越大。
2010年09期 v.34;No.322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 张曾;文习山;
为计算分析任意块状结构土壤中的接地问题,根据边界元法基本原理,给出了一种通用算法,详细介绍了该算法的原理和计算公式。该算法以边界面元的电位和导体元的电位梯度为未知数,列写并解线性方程组,进而得到各接地参数。运用Matlab编程计算简单块状结构土壤接地模型,与CDEGS软件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针对实际中经常出现的高台模型,给出了通用算法的计算结果,并对高台模型增加垂直接地极以减小接地电阻进行了计算分析。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较快,可用于任意块状结构土壤中任意接地模型的计算分析。
2010年09期 v.34;No.322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 高强;吕旭东;
染污绝缘子在雾、露、毛毛雨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可能发生污秽闪络。为研究云雾气象条件对绝缘子污秽物微波辐射特性的影响,选择了XP-70瓷绝缘子为试品,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对污秽绝缘子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云雾气象条件下,绝缘子辐射的天线温度与等值附盐密度为幂函数的关系,且等值盐密对天线温度影响的特征指数保持不变;在一定的等值盐密与等值附灰密度条件下,天线温度随着大气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天线温度试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董晓峰;陆于平;
分布式供电时,多用户孤岛运行模式可作为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种重要运行方式。根据配电网环网结构、开网运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Prim算法的分布式孤岛划分方法。将孤岛划分问题转化为求取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采用改进后的Prim算法对连通图进行搜索,以确定有效的孤岛范围。孤岛划分方法能适应配电网的环网结构,并保证重要负荷持续供电和孤岛范围最大,有利于故障恢复后孤岛模式与并网模式的快速转换。典型的孤岛划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动态生成合理的孤岛划分方案。
2010年09期 v.34;No.322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 刘学平;刘天琪;李兴源;
传统的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终归要走向枯竭。因此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为解决我国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以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为指导思想,建立了包含风机、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和电解槽的微网系统,分析了系统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能量产生、转换、储备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工作方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功率协调策略,并用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微网系统的可行性。该供电方式可在解决边远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010年09期 v.34;No.322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 彭虎;郭钰锋;王松岩;于继来;
目前的风电场风速分布特性分析主要服务于风电场规划或电能计划,通常由较长时间内的风速采样数据统计得到。然而,当需要应对更短时间、特别是与运行和控制时间级有关的问题时,服务于规划或电能计划的风电场风速分布特性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要。从不同的应用环境出发,探讨了风电场风速分布特性的模式化差异及可能造成模式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从风速概率密度和条件风速概率密度分布中提取出特征风速、形状系数、尺度系数、概率偏度等指标,以考察不同风速分布所表现出的模式差异性。某实际风电场风速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角度统计的分布特性存在明显的模式差异性;风速分布特性用于解决不同问题时,需要采用与其对应的统计规律。
2010年09期 v.34;No.322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张飞;鲍海;
为有效提高风电场的并网运行能力,将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compensator,STATCOM)串联集成单元与风力发电单元相结合,建立基于Park变换的BESS-STATCOM集成单元和基于异步发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的整体动态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和基于仿真平台PSCAD对不同风速时风电场的出力及并网点的电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BESS-STATCOM集成单元具有快速功率调节能力,使风力发电单元可作为调度机组单元运行;在求解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时,可以将其视为PV节点,而且能够显著提高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2010年09期 v.34;No.322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